根据 SITA(国际航空电讯协会)的统计数据,过去10年间,民航业对乘客行李的处理能力提升了 70%,但即便如此,到 2017 年,每 1000 件旅客行李中仍有 6 件会因机场和航司处理不当而丢失。
一方面,因行李丢失而带来的经济赔付,每年便高达 23 亿美元;更致命的是,较差的行李处理能力,已经成为航司客户流失的最主要原因。在航空公司利润呈整体下滑态势的当下,无论哪一点,都是航司们不能承受的损失。
而站在乘客的角度,除了行李传输效率低、准确率差之外,造成我们焦虑的,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因素——行李运输过程的信息不透明性:用户无法获取自己行李的实时信息,不知道要在行李转盘旁等待多久,甚至不确定行李是否上了正确的飞机。这都给本就疲惫的长途旅行,增加了额外的压力。
随着航空出行需求的旺盛增长,一场机场的智慧升级已迫在眉睫。
传统机场的行李物流困局
一件行李从托运到最终出现在传送带上,通常会经过四个关键的节点:行李交运—装机—中转—到达。在过去很长时间内,支撑这套流程运转的核心都是条形码标签,它被打印在纸质标签上,再由人工分拣员们扫描搬运至对应的行李车或者转盘。
这套解决方案有很强的局限性,根据 SITA 行李技术负责人 Nick Gates 介绍,在行李分拣系统中,条形码的“读取率”通常只有为 80%—95%。这就意味着,大量的行李会因标签污渍、褶皱、破损、遮挡而无法被系统识别,导致滞留、错载、丢失等现象。
因此优化航空行李运输的效率,本质上,就变成了如何提高行李标签读取率的问题。事实上,过去十余年间,航司和机场管理者也一直在探索新的技术,试图解决这个问题。
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就是其中较为成熟的尝试。与传统光学扫描相比,RFID 射频识别最显著的优势在于,它对标签的方向性不高,不受位置、弯曲、背景光线、条码覆盖杂物等条件影响,并且可以同时读取多个行李标签,尺寸相对灵活,也能重复使用。
从 2003 年开始,包括达美航空、法航、汉莎在内的航空公司就开始率先测试 RFID 技术,与此同时,很多供应商也纷纷涌入,比如著名行李箱品牌日默瓦,就曾推出过一款内置永久性电子条码和无线射频芯片的旅行箱。
近几年,随着 RFID 技术的日臻成熟,以及标签成本的不断下探,从条形码向 RFID 过渡已经成为整个航空领域的共识。2019 年 6 月,IATA(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决议支持在全球部署 RFID 进行行李追踪,并推动旅客行李在联运航空公司之间进行信息共享,以及数据交换。
在我国,RFID 追踪系统也受到民航局高度重视。2019 年年初,《全民航行李跟踪系统建设指南》出台,要求推广应用 RFID 等技术,并鼓励千万级以上机场实现旅客对行李的全流程跟踪。
全程追踪,让行李轨迹尽在掌握
但对机场行李系统的改造升级绝非易事,如果把它像一座城市的道路交通系统,要让所有航空公司的行李都能在其上得到高效处理,就需要统一的标准与规划。但这套系统显然不适合由某家机场或航司单独推进建设,而有赖于统一技术供应商的介入。
除了新落成的大兴机场外,国内机场中目前在推进实现 RFID 行李追踪的并不多,上海虹桥机场是其中一家,他们的RFID解决方案来自于一家国内物联网企业 TBL 华清科盛。
在虹桥机场的 RFID 行李系统改造中,TBL 扮演的就是这样“道路建设者”的角色。相比于在设计初期就将 RFID 追踪系统纳入建设的新机场,TBL 的“龙门架”是更适合为现有机场提供技术改造和升级的方案,在国内具有更普遍的应用价值。
TBL 的解决方案,是在传统行李分拣设备上加装内置 RFID 读写器的龙门架,因此能在不对对原有机场设施进行深度改造的情况下,实现行李信息化处理的升级。对于大多数仍处在运营状态的机场而言,是工程量小、非常轻量的智慧解决方案。
通过RFID 射频技术与传统 OCR 光学扫描相结合的“双重保障”,TBL 的龙门架扫描通道能将综合行李识别率提升至99.7%,并实现精准的行李定位、位置排序和实时行李图像采集,从而帮助机场地服实现行李分拣、转载、运输等过程的自动化处理,避免错转、错运,提高行李运作效率。
过去,民航业习惯将行李比作“不会说话的旅客”,而 RFID 技术的加持,终于赋予了这些“沉默的乘客”以“开口说话”的能力,实现了行李位置的动态追踪。只要通过相关联的 APP,旅客就能随时了解自己的行李信息,掌握行李到达时间,不仅消弭了旅客因信息不透明而产生的焦虑感,也能为航司管理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物联网如何赋能智慧机场升级?
随着大兴机场投入运营,我国机场的发展已从 1.0 跨入 3.0 时代。机场不再仅限于提供最基本的旅客服务,而是转向以旅客体验为导向,力求解决旅客的需求痛点。作为机场智慧转型中的赋能者,物联网技术也正在为机场和航司的服务和运营带来更多颠覆性的变革。
除了更高效的旅客行李分拣与信息追踪外,TBL 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在大件货物流转、候机大厅推车运营方面也有广泛应用。
比如,大件地堆货物离港时,传统方式依赖于人工根据记忆找货,不仅效率低下还有很高的出错概率。而通过物联网设备改造后,依靠 UWB 高精度定位,系统可以快速精准地找到货物位置,帮助人员进行摆货或取货时的辅助定位,节省了飞机停靠时间,实现效率和利润的最大化。
再比如,面对候机大厅中行李车被闲置浪费、周转率低的痛点,物联网定位技术也能发挥相应的作用——对行李推车位置、使用状态进行监控,并实时反馈给乘客和工作人员,从而实现精准管理。
智慧机场的升级不仅涉及乘客体验优化,更是航空业未来增长空间的关键所在。其核心是借助高科技和信息技术来提升效率、体验、安全,从而达成航司、机场和旅客的三方共赢。
以 RFID 行李追踪为代表的智慧机场改造,正在全国机场中快速落地。作为旅客,我们能够到的是效率、体验、安全提升,而在这些的背后,一张看不见的航空智慧网络,正在借由无数高科技和创新力量不断发展壮大。